高低温试验箱的温度控制系统精准与否,直接关乎试验结果的可靠性。正确校准与维护温度控制系统,能确保试验箱长期稳定运行,为各类产品的高低温性能测试提供精确环境模拟。以下将详细介绍校准与维护的方法。
一、校准方法
1. 准备校准设备
需使用高精度温度计作为校准参考标准,其精度应高于试验箱温度控制精度至少一个等级。例如,若试验箱温度控制精度为 ±1℃,则应选用精度为 ±0.1℃ 及以上的温度计。同时准备数据采集器,以便记录不同时间点的温度数据。
2. 单点校准
选择校准点:通常选取试验箱常用温度范围的低温、中温、高温三个典型点进行校准,如 - 40℃、20℃、80℃。
稳定温度:将试验箱设置到选定的校准点温度,启动运行,等待温度稳定。一般以温度波动在 ±0.5℃ 范围内且持续 15 - 30 分钟视为稳定状态。
测量与记录:将高精度温度计放置在试验箱内具有代表性的位置,避免靠近箱壁、出风口或回风口,以免影响测量准确性。使用数据采集器记录高精度温度计显示的温度,同时记录试验箱显示的温度数值。对比两者差值,若差值超出试验箱规定的精度范围,需进行调整。
3. 多点校准(可选)
对于温度控制精度要求高的试验箱,可进行多点校准。在校准范围内,每隔一定温度间隔(如 10℃)设置一个校准点,按照单点校准的方法依次对每个点进行稳定温度、测量与记录操作,全面评估试验箱在整个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控制准确性。
4. 温度偏差调整
若试验箱显示温度与高精度温度计测量温度存在偏差,需调整温度控制系统。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试验箱调整方法略有差异,一般可在设备的参数设置界面找到温度校准参数项。根据测量得到的偏差值,输入相应的校准系数进行调整。调整后需再次进行温度稳定和测量,直至偏差在允许范围内。
二、维护措施
1. 定期清洁
外部清洁:每周用干净的软布擦拭试验箱外壳,去除灰尘和污渍,保持设备外观整洁。避免使用含有腐蚀性成分的清洁剂,防止损伤箱体表面。
内部清洁:每月打开试验箱门,清理箱内的杂物、灰尘以及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样品碎屑等。尤其要注意清理蒸发器、冷凝器等关键部件表面的灰尘,保证热交换效率。可使用吸尘器或软毛刷小心清理,避免损伤设备内部结构。
2. 检查传感器
外观检查:每季度检查温度传感器外观,查看是否有损坏、变形或腐蚀迹象。若发现传感器外壳破损,应及时更换,防止影响温度测量的准确性。
性能检测:使用专业检测设备定期检测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否正常。将传感器置于已知温度的环境中(如恒温油槽),对比传感器输出信号对应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,若偏差超出规定范围,需对传感器进行校准或更换。
3. 维护加热与制冷系统
加热系统:定期检查加热丝是否有断裂、老化现象。若发现加热丝表面出现明显变色、变脆或有断裂情况,应及时更换。同时,检查加热丝与电源连接部位是否松动,确保接触良好,防止因接触不良产生过热现象。
制冷系统:检查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压力,按照设备使用手册规定的周期和方法进行检查。若压力异常,可能存在制冷剂泄漏或制冷系统故障,需及时排查修复。此外,定期清理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和蒸发器,确保散热和吸热效果良好。
4. 控制系统维护
软件更新:关注试验箱厂家发布的控制系统软件更新信息,及时更新软件版本。新的软件版本通常会修复已知的问题,优化温度控制算法,提升系统性能。
硬件检查:每年由专业技术人员打开电气控制柜,检查控制系统的电路板、继电器、接触器等硬件部件。查看是否有元件过热、烧焦、焊点松动等问题。对于老化或损坏的元件,应及时更换,确保控制系统稳定运行。
通过以上校准与维护措施,可有效保证高低温试验箱温度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为产品的高低温环境试验提供有力保障。